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党建领航风帆劲 服务民生践初心
——服务区管理有限公司构建现代化出行服务新范式
服务区管理有限公司坚持党建引领,将“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基因融入治理全过程,通过制度创新破题、科技赋能增效、协同共治聚力、民生导向筑基,推动服务区从传统休憩站点向现代化治理枢纽转型,打造出“健康河南·安心高速”服务样板,为交通领域基层高效能治理提供了示范引领。
一、红色引擎驱动,制度创新构建治理新体系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服务区管理有限公司以党建引领制度创新,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二十项承诺”和“三十项服务举措”为制度框架,重构服务区治理标准。首问责任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问必答、应必办”的闭环服务;食品安全溯源体系通过明厨亮灶、原材料公示等制度设计,将后厨操作置于阳光监督之下;危货车辆管理制度的动态修订,形成“进、停、巡”全链条监管机制。这些制度创新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系统集成形成治理合力。以“车货无忧”保险制度为例,既保障了货运群体权益,又通过风险转移机制降低了社会治理成本,2024年以来累计化解运输纠纷67起,实现零投诉处理。
二、科技赋能提质,智慧治理提升服务效能
智慧化转型是效能提升的关键路径。监控网络全覆盖工程消除130对服务区的监管盲区,智能分析系统日均处理车流数据超百万条;AED应急救助一体机与健康驿站数据平台联网,构建起“黄金4分钟”急救响应体系;充电桩智能调度系统使设备利用率提升40%,“放心跑、安心充”的充电网络日均服务新能源车辆超5000台次。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硬件升级,更在于治理方式的深度变革。通过“豫到家”智慧服务平台,司乘人员可实时查询服务信息、预约特色服务,后台管理系统自动生成服务热力图,为资源调配提供数据支撑。让服务更智能、更高效。
三、党建联建聚力,协同共治拓展治理格局
突破单一主体治理局限,服务区管理有限公司构建起“政府主导、国企运营、社会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与省卫健委共建的11个健康驿站,将公共卫生服务延伸至交通末梢,累计开展健康监测4692人次,成功处置急危重症案例23起;“司机之家”升级为流动党员服务站,吸纳286名货车司机党员参与文明创建,形成“双报到双服务”的共建机制;与38家“非遗”老字号企业建立战略合作,“百区百味”工程既传承地域文化,又带动沿线经济,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通过党建联建,汇聚各方力量,培育出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
四、民生导向筑基,服务升级重塑出行生态
治理效能的终极检验在于民生获得感。通过“卫生间革命”,61对服务区完成便位科学化改造,潮汐卫生间动态调节使如厕效率提升30%;“两张纸”工程取消扫码取纸门槛,日均服务量突破10万人次;健康驿站配备的12类应急药品,使突发疾病处置成功率提升至98%。民生温度更体现在细节创新:沐足盆与药浴包为长途司机缓解疲劳,免费淋浴年均服务30万货运群体,“同城同价”专柜让高速公路物价回归理性。数据显示,服务满意度从2023年的86%跃升至2025年的95%,彰显了治理变革的民生温度。
五、党建引领赋能,红色基因筑牢治理根基
将“为人民服务”宗旨转化为治理实践,服务区管理有限公司构建起“党建+治理”的融合机制。77个党员突击队驻守重点服务区,年均处理应急事件 30 余起;“一区一特色”工程打造出安阳甲骨文主题、少林武术文化等7个文旅融合示范点;通过“比学赶超”技能竞赛,培养出20 余名省级服务标兵。这种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践,在2024年防汛应急中经受考验——15个服务区变身应急物资中转站,为救灾车辆提供优先服务,彰显出国有企业的政治担当。
服务区管理有限公司将继续深化治理变革,加大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推进智慧服务区二期建设,持续擦亮“豫见”服务品牌。未来,公司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9000公里高速路网与民生服务网络深度融合,书写交通领域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