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制度创新破解治超难题

山西省“无缝隙、拉网式”新一轮治超工作今年已走过了6个年头。如今,山西省车辆超限超载率大幅下降至0.2%,公路设施得到有效保护,交通事故明显减少,道路运输效率大幅提高,大面积长时间堵车现象基本消除,货运价格合理回升。全省公路“三乱”举报下降了38%,其中涉及治超的举报下降了66%。

从2007年12月起,山西省启动“无缝隙、拉网式”新一轮治超总行动。目前,山西省治超工作在加强组织体系,完善超限检测站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修订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短途非法超载整治等方面已建立起一套长效机制。全省11个市、119个县(市、区)治超机构已全部列编。

政府主抓 责任倒查

“政府主抓、部门联动、属地管理”是山西治超工作在制度上的创新。新一轮治超总行动明确要求,各级政府是治超工作的责任主体,市、县(区、市)长是第一责任人。省政府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任办公室主任,交通、公安、监察(纠风)等二十多个部门和单位联合组成,各级机构辐射全省。治超工作由政府综合协调,多部门齐抓共管,有效解决了各部门推诿扯皮的问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山西省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于2008年出台,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治超工作中的义务,以及责任倒查制度。所谓责任倒查,即一旦发现违规车辆,必须追查车辆的途经站点、货源企业,车辆是否经过非法改装等信息。执法部门涉及交通、交警、工商、运管、经信等21个部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责任追究就落实到哪个环节。

源头治理 科技引领

山西省治超办常务副主任、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戴飞介绍,超限超载的源头治理涉及人、货、车三个因素。运管部门通过进驻或巡查,确保货运企业不得为车辆超标准装载。工商部门对货运企业、车辆改装企业进行规范管理,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着手调查,依法处理。

人的管理集中体现在对驾驶员的管理上。目前,山西省各地区都在加强规范驾驶员的行为,如将治超的相关知识融入驾照考试、从业资格证考试中。同时,各级治超办都组织设立了流动稽查队,加强对短途超限超载行为的打击。

山西省科技治超的“三个全覆盖”已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实现,即治超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源头治超IC卡发放、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不停车检测三个“全覆盖”。目前,山西省正在发展一个以治超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的信息共享系统。在此基础上,各级治超办正在加强信息联网,推广公路无人值守治超监控系统,扩大“车载动态智能治超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

戴飞介绍,山西省将加强货车驾驶员管理,“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超限超载行为”,科技信息平台将进一步联网,扩大覆盖面,实现科技治超常态化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