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金融业改革行至快车道

 党的十八大后,一系列对中国金融市场影响深远的改革举措正不断推出。

 7月19日央行宣布,将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这是继去年年中我国宣布放宽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8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此举对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盘活货币存量意义重大。

 9月6日,时隔18年后我国重启国债期货交易,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成为加速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其中,试验区内有关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的安排,备受市场关注。

 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进一步夯实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

 “改革一个接着一个,我国金融领域的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认为。

 “市场化”成改革关键词

 对近期诸多金融改革举措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尽管这些改革分属不同领域,但其背后均有着共同指向,“市场化”成为改革关键词。

 专家认为,无论是贷款利率管制的取消,抑或是重启国债期货交易,还是打破垄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种种改革举措均指向市场化方向,意在让市场更好地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回顾改革开放35年历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市场化改革。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规划明确阐释:调整金融结构,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这一改革框架,凸显出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市场化的取向。

 “通过市场化改革完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从而为中国经济续接出新的发展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更多改革举措值得期待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多金融领域的改革值得期待。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日前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三大任务: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开展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工作;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如今,前两项工作已经完成。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或将进一步开闸。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国家层面提出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还是一些民营企业纷纷申请筹办民营银行,种种迹象表明,社会强烈呼唤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方面,将有重大突破。

 此外,加快资本市场发展,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也将成为下一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看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