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国企实现可持续的、赢利性的增长,与此同时又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和支持,这是本轮国企改革的重心。使国企在整个社会经济中上发挥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是本次改革的目标。”德勤中国华北区主管合伙人施能自在接受财经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本轮国企改革的新亮点
施能自认为今天的国企改革和之前有所不同,“过去几轮讨论的是能力问题,98年、99年那时候是扭亏为盈。2003年成立国资委的时候,对国企的管制、结构、发展战略等还比较模糊。”今天大部分国企都已经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实现可持续的、赢利性的增长,与此同时又让社会大众接受。
作为本轮国企改革中的热点,“混合所有制”被多次提及。施能自指出,与以前相比,“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有新的含义。过去进行“混合”的目的是通过股权多元化使企业在投融资上更国际化,希望通过走国际化的道路,更好地跟资本市场进行沟通。此轮“混合所有制”被放到了“改革”的高度,“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要使社会大众消除对国企‘政企不分’的怀疑,政府不会再去‘主导’企业,在这里,政府只是一个‘投资者’,而不是‘经营者’”。施能自强调。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可以借鉴国外经验
最近有报道称,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正在抓紧起草关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方案,该方案可能先于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在近期出台。专家认为,国资底线和“红线”的划定有利于加快国企改革进度。施能自表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可以在两方面借鉴学习国外经验:
一、在评估和价值交易时要有规范性和透明性,需要不同专业机构的参与来防止利益捆绑。施能自介绍,在国外,通常由多家中介机构来提供不同的建议,整个资产交易的过程中应该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而不是买卖双方的一对一。这样做能够避免在评估时出现误差。
二、在治理机制上要做到公开、透明。施能自表示,独立的申诉渠道和信息披露的公开、清晰是必要的。首先,应该做好事前的规范,这样就能避免诉讼和资产流失。另外要做好事后的监督,在信息披露后有监督机制来保障公平。
破解国企改革难题需要综合解决内外部挑战
经过一年多的中央和地方试点,出台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时机逐渐成熟。施能自在总结时强调,国企改革不是简单的“混合所有制”,不是简单的限制“高管薪酬”,这些只是“点”的问题,只是国企改革中的部分“环节”。“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几方面的问题,包括利益相关者管理、战略定位、管控、创新和并购、风险智能、人才发展与激励、数字化技术。”
现在国有企业无论是实力还是人力都非常强,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好。但是下一步受到很多的社会压力,施能自重申,这些问题不能靠政策去解决,而应该用国企自身的能力去做。未来,政府不能完全给政策,应该让国企自己去发展,政府给予更多的应该是空间。(摘自财经网,记者,格拉)